“可食用”级护肤品真的靠谱吗?

能吃的面霜和口红、能直接喝的面膜精华液……日前在社交平台上,一些美妆博主为了证明化妆品达到“可食用”级,直接把化妆品吃下肚。甚至让越来越多人认为能吃的护肤品才是靠谱的,那么关于护肤,所谓的“天然”、“可食用”是否真的靠谱?

首先:将食物成分加入化妆品效果如何?

很多食物中的某些成分的确可以起到护肤作用,比如多糖类的燕麦就有很好的保湿功效,含有茶多酚的绿茶类有很好的抗氧化功效,含有甾体皂苷等物质的龙舌兰有很好的抗炎保湿功效,人参中的人参皂苷有不错的抗氧化抗衰功效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千万不要将食材成分直接和其他化妆品混合到一起。因为化妆品中含有防腐剂成分,添加食用成分后会破坏化妆品中防腐剂体系,可导致产品发生变质、发霉、油水分层等现象。

正规的化妆品里添加的食物成分并不是直接加进去的,而是以提取物形式加入,提取物是经过物理化学提取分离过程,定向获取和浓集动植物中的某一种或多种有效成分,而不改变其有效成分结构而形成的产品。按照提取物的成分不同,形成甙、酸、多酚、多糖、萜类、黄酮、生物碱等。而且,天然的食物成分中有些对皮肤不适宜的成分,直接使用,会损伤皮肤,所以不同的用途,采用不同的提纯技术,得到不同功效的提取物。”和食品相比,化工类所用的原料有时候对纯度要求更高,因为杂质过多会导致化妆品配方体系的崩塌,而且化妆品配方复杂,有的一个配方多达几十种成分,这就要求每种成分的活性物质纯度更高,杂质更少,否则容易相互影响,达不到预期的要求。

其实直接涂抹食物成分,皮肤很难吸收。食物里的成分很多都是大分子,皮肤的表皮和真皮层中间有一层非常可靠的基底膜,它把表皮层和真皮层隔成两个世界,很难实现透皮吸收,因此有护肤功效的物质难以大量到达真皮层;此外还有一些成分在空气中不是很稳定,直接涂抹效果会大打折扣;同时也会有微生物超标等刺激因素存在。维生素C性质不稳定很容易氧化,所以正规化妆品里使用的一般都是维生素C稳定形态的衍生物,且浓度、刺激度都有调节。直接涂维生素胶囊或者直接把柠檬汁挤入面膜里,不仅护肤效果达不到,而且柠檬酸具有很强腐蚀性,容易出现脸干、发红等症状,严重者会皮肤过敏。但如果是涂抹含有这些成分提取物的化妆品,其护肤效果肯定好于食用效果。吃下去的食物都需要先经过消化道内各种消化酶的化学消化作用,且还需要给其他器官代谢,最终能作用到皮肤的有效成分比较少。只有吃下一定量的食物成分,才能达到和涂抹同等的效果,但往往会有一些副作用。比如吃维生素C来美白,如果吃过量,就容易引起腹泻、胃酸反流等。

 “可食用”级化妆品真可以当食品吃吗?

化妆品与食品属于不同行业,二者使用及吸收部位不同,所执行的规范、检验标准均不一样。化妆品原料参考国家发布的《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》,共8783种,食品参考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,共2370种。他们也有各自的执行标准、企业生产标准等等,可以说没有交集。

 《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》中明确指出,化妆品是指以涂擦、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,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(皮肤、毛发、指甲、口唇等),以达到清洁、消除不良气味、护肤、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。功效和使用方法与《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》中要求不符的,均不属于化妆品。

 此外化妆品和食品所用原料及产品指标要求、禁限用要求等也不一样。以酒精为例,食用酒精执行标准为GB 10343-2008,其中普通级酒精甲醇指标为 “≤150mg/L”,允许极少量甲醇存在;而在《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(2015)》中,甲醇属于禁用成分。还比如对于微生物的要求,食品按照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4789等,共42项检测,化妆品遵循《化妆品卫生规范》要求,对于细菌类微生物检测细菌总数,如粪大肠菌群、绿脓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,二者要求完全不同。所以并不是食品的就是更安全的,各自要求的标准就完全不同。

 商家新推出的可食用级化妆品的概念,实际上是商家为宣传使用的市场语言。从标准、规范科学角度来说,化妆品是不可以食用的,亦不存在“可食用”级化妆品这个概念。

 因此,不必过分追求化妆品“可食用”

 普通消费者通常会觉得‘可食用’一定更好更安全,有很多人都‘痴迷’于全天然、无添加、纯植物这些概念。但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和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于2011年联合发布的《美白类美容护肤产品消费指引》显示,化妆品由多种成分配置而成,其中包括多种化学成分,只用纯天然植物提取物是无法制成护肤品的。

 市面上很多化妆品宣称‘不含防腐剂’,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:

第一种情况是产品中确实不含防腐剂,多限于一次性包装产品(如胶囊类产品)和基质本身不易长菌的产品(如精油、唇膏、花露水、香水等)等;

第二种情况是涉嫌炒作概念。这一类产品添加了一些具有抑菌效果同时又不在《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》准用防腐剂列表里具有防腐作用的成分,如戊二醇、辛甘醇等。但这些成分并不一定比按照《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》要求使用防腐剂的产品更安全;

第三种是虚假宣传或误导消费者的产品。

 此外,未经过认证的‘天然’或‘有机’产品,其隐患还是很多的。比如茴香、天竺葵、玫瑰等含有的部分生物碱及挥发成分都有潜在的致敏性;丁香、紫荆花等提取物是造成气喘的植物原料……同时,这类化妆品效果上没有保证。天然成分中功效物质含量通常较低,比如人参、大豆、亚麻籽等宣称含有功能性蛋白及小分子多肽,但文献指出,从人参根粉中提出活性多肽比例为0.001%, 一般使用的植物提取液大概固含量为5%以下,然后其提取液再以0.1% —10%的添加量加入配方中,靠植物提取物中含有的多肽起作用比较困难。

 因此就目前中国境内的资质来看,可食用级护肤品概念并不存在,也暂时未有明确健全的法律法规予以支持。因此大家与其冒险被一些可能并不存在的概念来诱导,反倒不如选择一些有正规备案的品牌和产品,也能实现高效和安全的诉求! 

2020年7月13日 15:25

行业资讯